诺雅旅游网。精品旅游攻略推荐!

诺雅旅游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产

贺兰砚

时间:2024-02-11人气:24
贺兰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贺兰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贺兰砚是宁夏五宝之一,因其砚石产自银川市区以西40公里处的贺兰山小滚钟口而得名。早在清乾隆45年(公元1780年)编撰的《宁夏府志》地理山川部中就有记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自清朝乾隆年间被发现后,一直开采至今。贺兰石是水成岩,形成于13亿年前,在古贺兰海中沉淀形成,后经造山运动而推出。其结构细密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济,有豆绿、深紫两色相互交错叠加,相互衬托辉映,中间还镶有石眼、玉带、朱砂带、云纹、眉子、银线、石眼、绿豆点等,自然纹理妙趣天成,形成各种象形图案。石质硬度为3度,是一种很好的砚材,用它制成的砚台,色彩对比清晰明快,古雅莹润,端庄秀丽,叩之有金玉之声,呵气可以生水,具有发墨快,墨汁细,不损笔毫等特点,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清末已有“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因石材天然两色,有别于端、歙、洮等砚,故历来制砚艺人都非常注重运用两种颜色即“俏彩”雕刻图案,自成一格。1963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1同志视察宁夏时给贺兰砚以很高的评价:“色如端砚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如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嶙性相宜。”上百年来,凡到过宁夏的人士莫不以能得到一方贺兰砚或贺兰石雕艺术品为乐事。

在贺兰砚雕刻历史上石雕艺人辈出。到了清光绪年间,当时任宁夏知府的湖南人谢威凤擅长书法绘画,对笔墨纸砚很是喜爱。当时随谢知府当兵来宁夏的湖北人张云亭心灵手巧,擅雕刻,会制砚,后落户银川,娶了年轻丧夫的闫吴氏为妻,闫家遗孤闫万庆、闫万年兄弟俩幼年随母进入张家跟随继父学习制砚,二人成年后,由于砚台刻得好, 在古城银川有一定名气,也制作出不少代表时代风格的好作品,为后人发展贺兰砚雕刻艺术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后张云亭、闫万年相继去世,闫万庆继续从事制砚行业,闫万庆生有三子,分别是闫子江、闫子洋、闫子海,建国前,享誉银川的“闫家砚”都出自闫氏父子之手,其中闫子江技艺最为精湛。新中国成立后,闫氏三兄弟继续从事制砚工作。1960年至1963年间,闫子江、闫子洋受宁夏政府委派,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宁夏厅的建设工作,在此期间创作了大型浮雕挂屏毛泽东主席手书诗词《清平乐·六盘山》、人物浮雕《红军长征过六盘》、山水插屏《塞上江南》等许多各具特色的工艺品。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贺兰石刻厂多次合并,期间闫子江所带的三位徒弟:陈梅荣、施克俭、闫森林都能独立设计制作贺兰砚,已成为第一批工艺美术师,后期又增加了闫淑英、杨武、樊庆云、张凤灵、马继红等徒工。此外,闫子洋所带徒弟石飚、王文华、王屹也陆续成为工艺美术师,至此,贺兰砚制作技艺传承到第四代,也由此形成了以闫氏家传为主的一批传承群体。

贺兰砚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旅游产品展,获得了许多荣誉,取得了一定成绩,闫子江于1979年当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在1984年出版的《当代的中国工艺美术》一书中作为全国82位有特殊贡献的工艺美术家作了专题介绍。2007年闫森林、陈美荣、施克俭被评为自治区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陈梅荣的九龙砚享誉京城,远播海外;闫森林、施克俭的传统题材《葫芦砚》《秋韵》等作品在区内外多次获奖。由于以上传承群体多年不懈的努力最终形成了宁夏贺兰砚品牌形象。

古老的传承历史和优秀的精湛技艺,贺兰砚制作技艺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贺兰砚制作技艺进入银川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9年进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信息来源:银川市政府门户网站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