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雅旅游网。精品旅游攻略推荐!

诺雅旅游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产

客都稻米

时间:2023-11-30人气:21
客都稻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客都稻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客都稻米产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粤、赣、闽三省交界处,东部与福建省龙岩市和漳州市接壤,南部与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赣州市相连的梅州市,保护区域范围为梅州市辖下的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和五华县等五县一市二区。地理坐标:东经115°19′~116°56′,北纬23°23′~24°56′,境全市可种植总面积17.3万公顷,年产量106.4万吨。

梅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地处低纬,近临南海,受太平洋和山地的特定地形影响,夏日长,冬日短,全年气温高、冷热悬殊、光照充足、气流闭塞、雨水丰盈且集中,适宜种植水稻。客都稻米颗粒均匀、细长、粒小、晶莹剔透,直链淀粉低、胶稠度较高。米饭油光润泽,入口软滑、有弹性、香甜可口,煲饭、煲粥均可,适合南方人口感。

品质特性

客都稻米颗粒均匀、细长、粒小、晶莹剔透,直链淀粉低、胶稠度较高。米饭油光润泽,入口软滑、有弹性、香甜可口,煲饭、煲粥均可,适合南方人口感。经检测,客都稻米长宽比≥3.5,垩白粒率≤20%,垩白度≤5%,直链淀粉15.0-19.0%,胶稠度50-90毫米。

药用价值

大米具有很高的营养功效,是提供维生素B的主要来源,是预防脚气病、消除口腔炎症的重要食疗资源。米粥具有补脾、和胃、清肺功效。米汤有益气、养阴、润燥的功能,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并对脂肪的吸收有促进作用。

土壤条件

客都稻米产区土壤主要为水稻土、潮沙泥土、紫色土、菜园土、石质土、赤红壤、红壤、黄壤、南方山地草甸土9个土类,其中水稻土是主要耕作土壤,广泛分布于各县(市、区)的山地、丘陵间的谷地、盆地、河谷和平缓的山坡,面积达165.8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1.73%。此外,据最新勘测统计分析,梅州有8280平方公里富硒土壤区域,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2.3%,硒平均含量达0.7毫克/千克土,比国家富硒标准高出75%。

历史渊源

2000年前,水稻在广东梅州规模栽培,1000年前,“米粄”文化在广东梅州孕育成熟,数百年间,客都“米粄”文化延播四海,100年前,“客都稻米”品牌雏形流芳于华侨乡亲。客都“米粄”传承千年,不仅成为梅州人喜事节庆、招待亲友的必需食材,而且成为海内外乡贤寄托乡情的重要媒介。

梅州耕种水稻历史悠久。唐代,就有“筑埂灌水,放养草鱼”的熟地种稻技术。明代,梅州已有“粘、粳、糯”的分类栽培技术。

清雍正十一年-宣统三年(1733年-1911年)期间,的梅州称“嘉应州”,得名就源于“嘉禾”。“嘉禾”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在古代,则把一禾两穗,两苗共秀,三苗共穗等生长异常的禾苗称为“嘉禾”。据《雍正朱批谕旨》显示,雍正八年(1730年)冬十月,潮州知府申报:“潮州府程乡县产嘉禾,一茎四五穗盈亩”。

古时梅州客家人长期耕种水稻,形成了梅州客家特别的稻耕文化,广泛流传下来很多客家山歌、儿歌、谚语描述或总结稻米生产技术和经验。如农谚:“懵懵懂懂,惊蛰浸稻种”、“谷雨莳田立夏止”等。

2009年,梅州引进种植籼稻品种美香占2号、象牙香占等稻种。

2013年12月,梅州成立了梅州客都稻米协会。

2017年12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客都稻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