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花菌
特征习性:菌盖直径4~10cm,平展或漏斗状;菌盖土黄色至橙黄色,近圆形或扇形,边缘初期内卷,后呈波浪状或瓣裂,菌肉较厚,近白色,菌管延生;菌管面黄褐色至奶油色;管口多角形,每毫米3~5个;菌柄中生或稍偏生,2~51~2cm,近圆柱形,与盖表同色,夏秋季节生长于针阔混交林(46 )人阅读时间:2023-12-19金黄枝瑚菌
俗称扫把菌 特征习性:子实体中等或较大,形成一丛,有许多分枝由较粗的菌柄部发出,分枝多次叉状,卵黄色。菌柄基部色浅或呈白色。夏秋季生长于云南松、栎类等针阔叶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利用状况:该菌体形俊俏,色泽秀美,食之别具风味。 烹饪方法:洗净后烩炒、火锅为佳(39 )人阅读时间:2023-12-19荷叶离褶伞
特征习性:菌盖扁半球形至平展,直径5~15cm,中部下凹,表面光滑,灰白色至灰黄色;菌肉白色,稍厚;菌褶白色,直生至延生,稍密,不等长;菌柄圆柱形,长3~8cm,粗0.8~2cm,白色,表面光滑,内部实心。6—10月丛生于阔叶林中地上。 利用状况: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40 )人阅读时间:2023-12-19金黄枝瑚菌
俗称扫把菌 特征习性:子实体中等或较大,形成一丛,有许多分枝由较粗的菌柄部发出,分枝多次叉状,卵黄色。菌柄基部色浅或呈白色。夏秋季生长于云南松、栎类等针阔叶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利用状况:该菌体形俊俏,色泽秀美,食之别具风味。 烹饪方法:洗净后烩炒、火锅为佳(42 )人阅读时间:2023-12-19地花菌
特征习性:菌盖直径4~10cm,平展或漏斗状;菌盖土黄色至橙黄色,近圆形或扇形,边缘初期内卷,后呈波浪状或瓣裂,菌肉较厚,近白色,菌管延生;菌管面黄褐色至奶油色;管口多角形,每毫米3~5个;菌柄中生或稍偏生,2~51~2cm,近圆柱形,与盖表同色,夏秋季节生长于针阔混交林(40 )人阅读时间:2023-12-19尖顶枝瑚菌
俗称扫把菌 特征习性:子实体中等或稍大,由数个主干组成,分枝形成一丛,主枝基部粗壮或膨大,上部多次分枝,形成直立的小枝,顶尖钝,带灰黄色、铅灰色或暗黄棕色,基部近白色。夏秋季生长于云南松、栎类等针阔叶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利用状况:味道稍差。 烹饪方法:多以(44 )人阅读时间:2023-12-19南华河硐罐罐茶
在南华县的彝家,堂屋中的火塘四季不灭。一只茶罐总是煨在火塘边,飘着茶香。在当地,上了些年纪的老人都喜欢喝罐罐茶,茶叶大多是本地产的粗茶,有的甚至是从山上采回的野茶,一次要放一大把,味酽且苦涩。 罐罐茶当然离不开茶罐。在南华县城南10公里的徐营坝区,有一个依山(38 )人阅读时间:2023-12-19红顶枝瑚菌
特征习性:子实体中等至较大,直立,高8~15cm,自中下部2~3次分枝,每次分2~3叉,分枝粗0.2~0.5cm,顶端尖,橘红色,表面光滑,中下部白色;菌肉白色,肉质。6-10月丛生长于针阔叶混交林中地上。 利用状况:菌体美观,味道鲜美,有何为、祛风等功效。 烹饪方法:烩炒、火锅皆(43 )人阅读时间:2023-12-19云南鸡油菌
云南鸡油菌属鸡油菌科,食用菌,子实体小,淡橙黄色,肉质。生于混交林中地上。 形态特征:菌盖直径1.5-5cm,中部微下凹,有微细绒毛,边缘波状内卷。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后来变淡鲑色,厚而窄,双分叉,稀,延生。菌柄长3-5cm,粗0.5-1cm,有不规则的小沟槽,向下渐细,白(37 )人阅读时间:2023-12-19金黄枝瑚菌
俗称扫把菌 特征习性:子实体中等或较大,形成一丛,有许多分枝由较粗的菌柄部发出,分枝多次叉状,卵黄色。菌柄基部色浅或呈白色。夏秋季生长于云南松、栎类等针阔叶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利用状况:该菌体形俊俏,色泽秀美,食之别具风味。 烹饪方法:洗净后烩炒、火锅为佳(42 )人阅读时间:2023-12-19